建筑物室內的污染物濃度大小主要取決于三點:①建筑物原材料的質量,②建筑物內外環境的影響,如是否通風以及空氣濕度問題,③使用材料的裝載度等等。這里主要研究環境溫濕度相對穩定時,民用建筑氣密性對室內污染物濃度的影響。
建筑氣密性從民用建筑室內污染物控制的角度來說,氣密性越小,新風量越大,換氣率就高,相對的室內污染物濃度就低,這是宜居的室內環境。因此,《民用建筑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》利用模擬環境測試艙測定材料的污染物釋放濃度時規定:每小時換氣一次;室內空氣進行采樣時,房間密封時間為一小時(氮為24小時)。但是對于房屋的節能來說,氣密性大一些,換氣率小一些,會取到更好的節能效果。
建筑氣密性解決措施:
為了保證室內空氣質量,建筑通風從機理上可分為兩種: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。自然通風是指利用自然的手段(熱壓、風壓等)來促使空氣流動而進行的通風換氣方式。通過圍護結構的滲風是自然通風的一部分,氣密性差的建筑,滲風量大,其自然通風條件相對較好。
機械通風是指利用機械手段(風機、風扇等)產生壓力差來實現空氣流動的方式。與自然通風相比,可控制性強,可以通過調整風口大小、風量等因素來調節室內的氣流分布,從而達到比較滿意的效果。高氣密性建筑在采用機械通風的同時,可以采用熱回收裝置,對新風進行預冷或預熱,但機械通風需要耗費風機能耗。
從前面的示例看,氣密性差的建筑,通過圍護結構的滲風基本可以滿足人們對新風的需求,一般無需采用機械通風,不需要消耗動力。而建筑為了保持其高氣密性,圍護結構特別是外窗往往采用很好的密封材料,甚至限制其開啟,難以實現自然通風。因此,高氣密性建筑往往需要采用機械通風作為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手段。
氣密性高的建筑,減少了滲風帶來的負荷,對于采暖需求高的地區,節能效果十分明顯。而為了保證通風要求,此類建筑需要采用機械通風,增加了風機能耗。實際能否產生節能的作用,需要進行具體分析。